离型纸厂家分析离型纸的离型力(又称剥离力)是衡量其 “防粘 - 易剥离” 性能的核心指标,指在标准条件下,将粘性材料(如胶带、不干胶)从离型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,单位通常为 g/in(克 / 英寸) 或 N/25mm(牛 / 25 毫米)。

一、测量前的核心准备:统一标准条件与材料
离型力受 “环境温湿度、粘性材料特性、贴合压力 / 时间” 影响极大,测量前需先明确并统一测试条件,避免变量干扰:
1. 标准测试环境
需符合 GB/T 2792(中国) 或 ASTM D3330(美国) 等标准规定的环境,具体参数:
温度:23℃±2℃(常温,避免高温导致粘性材料软化、低温导致变硬,影响剥离力);
相对湿度:50%±5%(避免高湿导致粘性下降、低湿导致粘性增强,确保粘性材料性能稳定);
环境洁净度:无灰尘、无气流干扰(灰尘会影响粘性材料与离型纸的贴合紧密性,气流会导致剥离时受力不均)。
2. 测试样品准备
离型纸样品:裁剪为 “宽 25mm(±0.5mm)、长 150mm-200mm” 的长条(宽度需统一,因剥离力与接触宽度正相关,宽度偏差会直接影响结果),确保样品表面无褶皱、油污、划痕(缺陷会导致局部剥离力异常);
粘性材料(标准剥离基材):需使用标准测试胶带(而非随机粘性材料),确保粘性稳定且统一,常用标准胶带为:
中国标准:GB/T 2792 指定的 “3M 610 胶带”(丙烯酸压敏胶带,粘性中等,适合通用离型力测试);
国际标准:ASTM D3330 指定的 “3M 810 胶带” 或 “Scotch 610 胶带”;
胶带需裁剪为与离型纸样品同宽(25mm)、同长的长条,且使用前需在标准环境中放置至少 24 小时(让胶带适应环境,避免因温度 / 湿度变化导致粘性波动)。
3. 贴合工具准备
标准压辊:符合标准的 “2kg 压辊”(直径 84mm,宽度 45mm,表面硬度 Shore A 80±5),用于将测试胶带与离型纸紧密贴合(确保贴合压力统一,避免手工贴合压力不均);
取样刀 / 裁纸器:用于精准裁剪离型纸与胶带(确保边缘整齐,无毛边,避免剥离时受力集中在毛边处);
清洁工具:无尘布、异丙醇(用于清洁离型纸与胶带表面的灰尘、油污,确保贴合紧密)。
二、核心测量设备:专用剥离力测试机
离型力测量需使用 电子剥离力测试机(又称 “拉力试验机” 的剥离模块),设备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,确保测量精度:
力值范围:0-5000g(覆盖轻离型 5-20g/in、中离型 20-50g/in、重离型 50-150g/in 的全范围,力值精度 ±1%);
剥离速度:300mm/min±10mm/min(标准剥离速度,速度过快会导致剥离力偏大,过慢则偏小,需严格控制);
剥离角度控制:180°±5°(最常用的 “180° 剥离法”,即剥离过程中粘性材料与离型纸始终保持 180° 夹角,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剥离场景,如标签从离型纸剥离);
数据采集功能:可实时记录剥离过程中的力值变化,自动计算 “平均剥离力”(排除初始峰值与末端波动值,取中间稳定段的平均值,更具代表性)。
三、标准化测量步骤:6 步完成离型力测试
以最通用的 “180° 剥离法” 为例,具体操作流程需严格遵循标准,确保每一步无偏差:
1. 样品贴合(关键步骤:确保贴合紧密且压力统一)
用无尘布蘸取少量异丙醇,轻轻擦拭离型纸样品与测试胶带的贴合面,去除表面杂质,然后在标准环境中晾干(约 5 分钟,避免异丙醇残留影响粘性);
将测试胶带的粘性面完全贴合在离型纸样品的离型面上,确保贴合过程中无气泡(若有气泡,用手指轻轻按压排出,避免气泡导致局部贴合不紧密,影响剥离力);
用 “2kg 标准压辊” 以 “300mm/min 的速度” 在贴合好的样品上往返滚动 2 次(往返为 1 次完整操作,压力通过压辊自重实现,无需额外施力),确保胶带与离型纸紧密贴合(模拟实际生产中的卷绕压力);
贴合完成后,将样品在标准环境中放置 “24 小时 ±1 小时”(让胶带与离型纸充分接触,粘性达到稳定状态,避免立即测试导致结果偏低)。
2. 设备调试(确保测试条件符合标准)
开启电子剥离力测试机,预热 30 分钟(让设备传感器稳定,避免温度漂移导致力值偏差);
设置测试参数:剥离速度 300mm/min、剥离角度 180°、力值单位(如 g/in)、数据采集频率(≥10 次 / 秒,确保记录完整的力值变化曲线);
校准设备:用标准砝码(如 100g、500g)校准力值传感器,确保误差≤±1%(设备需每年由专业机构校准一次,确保精度)。
3. 样品固定(确保剥离角度稳定)
将贴合好的样品一端(约 20mm 长度)手动剥离,将离型纸的 “固定端” 夹紧在测试机的 “下夹具” 中,确保离型纸平整无褶皱;
将剥离出的测试胶带 “自由端” 夹紧在测试机的 “上夹具” 中,调整上下夹具的位置,使样品在初始状态时,胶带与离型纸的夹角恰好为 180°(可用量角器辅助校准,角度偏差会直接影响力值,如角度偏小会导致剥离力偏大)。
4. 启动测试(自动采集数据)
确认样品固定无误、设备参数正确后,启动测试机,上夹具以 300mm/min 的速度向上匀速移动,胶带从离型纸表面逐步剥离;
测试机实时记录剥离过程中的力值变化,生成 “力值 - 位移曲线”(曲线初始段会出现 “峰值”,是因为初始剥离需克服静态摩擦力,中间段力值稳定,末端因样品长度不足会波动)。
5. 数据处理(计算有效离型力)
从力值 - 位移曲线中,排除 “初始峰值段”(前 10mm 位移内的力值)和 “末端波动段”(后 10mm 位移内的力值),取中间 “稳定段”(约 100mm 位移内的力值);
计算稳定段的 “平均力值”,即为离型纸的离型力(若需多次验证,需测试 3 个相同样品,取 3 次平均力值的算术平均值,误差需≤5%,否则需重新测试)。
6. 结果记录与判定
记录测试条件(温湿度、测试胶带型号、贴合时间)、设备参数(速度、角度)、3 次样品的测试值及平均值;
根据离型纸的应用场景判定是否合格:如轻离型纸需满足 5-20g/in,中离型纸 20-50g/in,重离型纸 50-150g/in,若平均值在目标范围内,则判定为合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