淋膜纸厂家生产淋膜纸袋的核心是 “保障食品接触安全、确保淋膜与粘合质量、规避成型缺陷”,需从原料、工艺、安全、质量四方面重点把控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
一、原料安全:守住食品接触底线
基材与淋膜料选型
纸张必须选用食品级木浆纸(白卡纸、牛皮纸),符合 GB 4806.8-2016 或 FDA 标准,无荧光增白剂、重金属残留,克重误差≤±5%(避免影响承重)。
淋膜材质优先选食品级 PE(聚乙烯),高温场景可用 PP(聚丙烯),禁止使用回收废料或非食品级塑料,确保无异味、无有害物析出。
辅助材料合规
粘胶选用食品级热熔胶,不含甲醛、苯类物质,粘合后无异味,且需通过食品接触安全检测。
印刷油墨采用柔版环保油墨(水性或大豆油墨),避免油墨直接接触食品(可加内衬隔离),印刷图案边缘距袋内食品接触区≥5mm。
二、淋膜工艺:保障涂层均匀与附着力
温度与速度控制
淋膜机模头温度按材质调整(PE 膜 200-230℃,PP 膜 230-260℃),温度过高易导致塑料降解发黄,过低则膜层融化不充分,与纸张贴合不牢。
淋膜速度与纸张克重匹配(轻薄纸 80-120m/min,厚重纸 50-80m/min),速度过快易出现膜层不均、气泡,过慢则效率低且可能导致纸张变形。
膜层质量把控
淋膜厚度均匀(常规 0.01-0.03mm),误差≤±0.005mm,避免局部过薄导致防油防水失效,过厚则易脆裂。
淋膜后需检查附着力,用胶带粘贴膜层后撕拉,无整面脱落(允许轻微点状残留),否则需调整温度或压力。
清洁与杂质控制
模头需定期清理(每 8 小时一次),去除残留塑料焦化物,避免杂质混入膜层形成颗粒凸起。
淋膜车间保持无尘,防止粉尘附着在纸张或未冷却的膜层表面,影响外观与密封性。
三、成型加工:规避粘合与尺寸缺陷
粘合工艺要点
涂胶量均匀(8-15g/m²),过少则粘合不牢易开裂,过多则溢胶污染袋内或影响外观,粘胶温度控制在 150-180℃(热熔胶)。
粘合压力适中(0.3-0.5MPa),压力过大导致纸张变形,过小则粘合不紧密,尤其是袋口、底部等受力部位需重点压实。
模切与折叠精度
模切刀需锋利,模切精度≤±0.5mm,避免袋口毛边、尺寸偏差,影响使用体验(如无法密封、装袋困难)。
折叠时确保折痕笔直,无翘边、歪扭,袋底封口平整,无褶皱(褶皱易导致渗漏)。
密封功能保障(带拉链 / 不干胶款)
拉链安装位置精准,与袋口边缘平行,咬合紧密,反复开合≥50 次无脱落、漏封。
不干胶粘贴平整,粘性均匀,常温下粘贴后剥离力≥1.5N/25mm,避免粘不牢或残留胶迹。
四、后处理与质量检测:避免二次问题
后处理防护
成品需通风散味 24-48 小时,去除印刷、粘胶、淋膜残留气味,确保无刺激性异味后再包装。
包装时用软质薄膜包裹,避免搬运过程中刮伤膜层,堆叠高度≤1.5m,防止底部纸袋受压变形。
关键检测项目
安全检测:抽检荧光增白剂(阴性)、重金属(铅≤5mg/kg)、异味(无),符合食品接触标准。
功能检测:防油测试(用食用油浸泡 24 小时无渗漏)、防水测试(注水后倒置 1 小时无滴水)、承重测试(按额定承重的 1.5 倍加载,30 分钟无破损)。
外观检测:无气泡、划痕、溢胶、色差,印刷清晰无模糊、套印偏差≤0.1mm。
五、特殊场景额外注意
微波适用款:需选用可微波 PE 淋膜,标注耐热温度(≤100℃),避免使用 PP 膜(高温易释放有害物质),且袋身需预留透气孔。
高温食品包装款(如炸鸡、热饮):淋膜材质需耐温≥120℃,可选用改性 PE 或 PP,同时控制淋膜厚度≥0.02mm,增强耐热性。